上海市自贸区四大金融创新成果
???????? 日前,从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上获悉,上海金融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从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到企业融资、支付结算、企业资金管理等金融业务创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创新案例,既是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上海自贸区平稳、有序、健康发展的见证。
一、六大业务创新
银行业充分利用自贸区政策平台,开展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企业融资、支付结算、企业资金管理等6大业务创新。
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一行三会”先后出台51条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从制度层面看,目前已基本形成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框架体系,有关政策细则已陆续出台。同时,金融业务创新紧紧围绕自贸区内实体经济需求来开展。此次对外发布的金融创新案例,都是紧紧围绕区内企业贸易和投资需求,以达到便利贸易和投资行为为目的。如自贸区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为了满足支付机构开展跨境电子支付以及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在两岸电子商务中使用人民币计价、支付和结算,创新了两岸贸易的新形式。
二、缓解资金压力
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拓宽了企业举借境外资金的渠道,缓解了境内银行的资金压力,在目前境外资金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区内企业(或机构)融资成本。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四大开发公司之一,上海外高桥承担着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探索的使命。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挂牌成立,公司从原来服务于保税区的功能升级为承载自贸区的开发建设重任,存在大量资金需求。
三、“出海”流程优化
一是通过优化私募股权基金境外投资审批流程,以备案替代审批,大幅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如以往股权投资企业开展跨境股权投资,需要逐级审批,耗时较长。现在简化了跨境直接投资审批环节,以备案替代审批,提高了投资效率,在5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完成境外投资项目备案。
二是将引入托管银行机制,可以掌握股权投资企业境内募资和境外投资情况,在减少事前审批的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把自贸区打造成私募股权企业“出海”的大本营。
四、创新主体多元
金融创新的主体不仅包括商业银行,还有金融租赁公司、股权投资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各类型机构参与到自贸区金融创新中来,体现了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丰富性和广泛性,也证明了自贸区搭建的金融平台可以为金融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下一步上海将在进一步推动政策细则落地、区内金融交易平台建设的同时,继续通过创新案例,以点带面,不断推动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