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经验

2015-04-16

上海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经验

上海市把作为国家战略的自贸区建设作为加快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中之重,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各项试点任务和改革措施大胆创新、稳步推进、多点出击,逐步形成了投资管理制度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创新、贸易监管制度创新、功能拓展试点等四个领域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一)投资管理制度创新。主要是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金融开放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方案落实。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境外投资备案管理、企业设立、登记一口受理和综合(行情 专区)办理等制度规范和操作办法;工商登记试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企业年检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税务系统推出专业化集中审批、窗口“一站式”审批等创新制度;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简化业务流程,方便融资租赁外汇管理等。目前,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上海黄浦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开始在自贸区外率先试点简化审批流程。(二)政府管理方式创新。主要是联合监管和协同服务、综合执法、社会信用制度等制度规范。探索利用第三方机构、中介机构、社会组织来参与政府的过程管理,并对过程管理给予评估;探索建立上海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探索 “三合一”综合执法试点,整合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三支队伍成立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目前正着手制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加强法律支撑。(三)贸易监管制度创新。主要是“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制度、规范和操作办法。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上海海关共推出了19项改革举措,试点凭舱单“先入区、后报关”、“分送集报、自行运输”等模式,实施了“即时进出、集中申报”以及自动审放、自主报税、联网监管、优化查验等便利化措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台了23项监管制度创新,实施“即查即放”、“快检快放”等查验模式,推出了入境再利用产业支持措施,并探索“采信第三方机构检验结果”、进口产品风险分级管理等制度。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在空港货物检验检疫集中查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申报前检疫”工作模式,通关时间由2个工作日缩短至0.5天。(四)深化推进功能拓展试点。主要是在贸易、金融、航运等领域比较成熟的功能拓展试点经验和做法。洋山港保税区接轨国际惯例,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促进贸易便利化。“一行三会”先后出台了51条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有关政策细则和措施,在制度层面,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框架体系;在市场平台方面,稳步推进构建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黄金交易国际交易平台、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以及包括中金所、上海清算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面向国际的金融服务平台;在金融服务方面,根据自贸区实体经济需求,政企携手共同推进发展“亚太营运商”计划,使其成为自贸试验区贸易监管制度和金融制度创新并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平台。上海航运方面正在完善监管制度,在已有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基础上,积极推出航运运价衍生品业务,加强远期运价监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