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能否打破白洋淀生态治理瓶颈

2017-04-15

4月1日,白洋淀突然成为了首个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宣布成立的国家级新区—雄安特区的核心区域,次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炒房团与游客蜂拥而至,数量远远多于往年的清明节假期,而此时距离白洋淀的旅游旺季还有两个月。超载的关注带来的显然并不都是好消息。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建设面积包括绝大部分白洋淀区域。这一临近北京的新区,被称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与前述二者不同的是,雄安拥有白洋淀这个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一场新的造城运动已经揭幕,而昔日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生态环境脆弱,早已不复往昔风采,追捧者的大批涌入更有为之雪上加霜之势。如何令当地的生态环境不成为新区未来发展的羁绊,这是当前亟待破解的命题。

“现在治理白洋淀,比建设雄安新区还要提前。”保定市安新县端村镇边村村长、63岁的张小民近日多次去县里参加会议,讨论白洋淀的治理方案。端村镇边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中南部,白洋淀围堤北岸,村民多以农业和水产捕捞、水产养殖为业,多年来深受水域污染之害,死鱼事件频发。

而高层对于生态治理已启动规划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4月4日表示,综合来看,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等;水资源比较丰富,可满足区域生态用水需求。

何立峰透露,下一步,将加快组织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河北省和有关方面高标准高质量组织编制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则在4月5日表示,关于雄安新区的四个定位,第一个就是绿色生态宜居。“我们希望雄安新区成为一个创业创新的集聚地,需要好的生态环境,绝不能牺牲绿色生态来发展。”

保尔森基金会主席、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在他的《与中国打交道》一书中分析称,在缺水威胁下,白洋淀的污染程度已经恶化,其困境对中国,甚至全世界来说,都不陌生:从海边的滩涂到淡水湖和沼泽地,中国的主要湿地在迅速消失;为了城市和工业发展,它们被抽干并填平,由于砍伐森林而被淤积,由于上游建坝而失去了水源,或者为了扩大农业用地而被填埋。

保尔森在书中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构想。书中称,习近平在2013年4月的一次会面中对他说,“我们应该建设更多的湿地,它们将是地球的肾脏。”

毫无疑问,雄安新区的建设绕不开发展模式的重构。这或许将为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治理带来新的契机。

作为“华北之肾”白洋淀区域,仍深陷缺水和污染的双重困境。由于接纳流域内工业废水、生活废水以及淀区旅游业、网箱养鱼业的发展,白洋淀水质严重恶化,富营养化现象突出,虽经多年治理仍未有明显改观。2015年,保定市政府就曾被环保部约谈,后再度启动沿岸排污企业的关停和整改,污染情况有所收敛,但大部分区域水质仍为劣五类。

府河入淀口及安新县城附近污染最严重,人口密集的村庄周围水域次之,而人类生活影响较小的水域水质良好。端村和南刘庄监测断面水质长年保持在劣Ⅴ类。

上游污染排放是白洋淀的重要污染原因。白洋淀是九河下梢之地,途经好多县区,都有工厂,污水都有可能顺河而下流到白洋淀。“保定市这些年治理力度很大,关停了很多上游污染企业。但以往产生的污染并没有被冲洗掉,仍有潜在危险。”

在白洋淀淀区内生活着十万人,也成为污染白洋淀的一大源头。在淀区两边大多数的村庄,生活垃圾被随意丢弃在淀内。财新记者发现,很多村民家中都有排污管子直接伸入白洋淀内。

为解决淀区村民的生活污水问题,安新县投资2.69亿元,建设了149座污水处理站,铺设污水管网39.88万米,硬化修复路面87.3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方面,则投资1.2亿元,建了6个垃圾中转站,并给每个村配备垃圾车与垃圾箱。此外,县里还投资2600多万元,新建或改建公厕185座。目前,除了少数美丽乡村的样板示范点,绝大多数村落的污水处理厂都处于停用状态,生活垃圾被肆意倾倒、填满、燃烧。

无序、过度开发的旅游业,也一度成为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的最大威胁,景点设施未批先建、未验收先投入使用等环境违法行为屡见不鲜。2014年安新县政府进行的一项排查显示,安新县在白洋淀景区内共有建设项目19家,其中,已经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并通过验收的只有1家。

“现在农村里违法建筑的多了去了,多少年以来没人管。”在边村,村民指向一处装修豪华的码头饭店,那里曾经是一片芦苇地。

“白洋淀生态支撑主要在于芦苇,芦苇可以净化生态,作用非常大。”刘东臣介绍。但是为了建设豪华的温泉别墅、高尔夫球场等旅游项目,白洋淀大片湿地和芦苇因此消失。

公顷(1.14万亩),总投资32亿元的河北卓正集团休闲旅游综合体项目。为建设酒店、禅院、会所等设施,该项目在2014年被叫停前,已将湿地核心保护区内3000余亩芦苇填的水抽干,湿地成为旱地。虽然企业后续进行了场地修复,但已被破坏的湿地已无法再恢复原貌了。

环保部2015年时勒令保定市政府进行治理,要求在当年6月底前对白洋淀景点未批先建、上游污水直排、淀内生活垃圾等环境问题整改到位。

现在安新县只保留了一些大企业,这些企业都建有污水处理厂。近年来,在河北“利剑斩污”和产能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大量污染企业被关停,尤其是水污染严重的造纸行业被大力整顿。“现在工业污染的事情已经翻篇了。”张胜伟说。

一些高污染的企业仍然存在。以撑起安新县经济半边天的有色金属业为例,拆解、冶炼铅、铝、锌、铜等有色金属的小作坊遍布安州镇。沿着白洋淀大道由东往西走,道路两旁多为大门紧闭、高墙森森的独门院落。不时有满载废旧电线、铝条、铜屑等原材料的卡车进出其中。据当地人介绍,院子里的人一到晚上就会架起大锅,从废旧电线、蓄电池等材料里提炼有色金属。

2016年,河北颁布《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出,在白洋淀全面取缔淀内网箱养殖,合理控制旅游开发强度,严格落实红线保护制度,通过实施“调水”“控源”“净淀”“清河”“修复”等综合治理措施,强化白洋淀生态功能,到2017年,淀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不过,多项治理目标至今仍有相当部分难以兑现。

“有水皆污、有河皆干”成为白洋淀面临的窘境。每当白洋淀出现严重污染,最立竿见影的治理方式却是补水。有专家指出,白洋淀要发挥最佳的生态功能,保持生物多样性,水位应维持在7.5米至8.5米最为适宜,这至少要高于1.2亿立方米。现在白洋淀入淀河流中多数已断流,如果不及时补水,7.5—8.5米这样的水位得不到保障。然而,历次补水后的白洋淀水位都仅维持在最低水位6.5米以上。这意味着仅能略微改善水质,不能治本。

白洋淀生态补水至今共经历了上游水库补水、跨河系引岳济淀、跨流域引黄济淀三个阶段。多年来,白洋淀几乎每年都会接受一两次生态补水,1997年—2009年,大清河系的安各庄、王快、西大洋三个水库多次为白洋淀补水;2004年2月,“引岳济淀”跨流域调水工程从海河河系的岳城水库开闸放水;2006年,“引黄入淀”工程启动;正在施工中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也将于2017年底前建成通水,在建成后将实现向白洋淀年均生态补水1.1亿立方米。

然而,水源地水量不足,补水也很难见效。同时,白洋淀是浅盆型,水面大,蒸发量也大。北方气候干燥,如果没有有效降雨,上游水库和黄河的水量也吃紧。

目前补水白洋淀的三大水库中,西大洋和王快水库每年要向保定市供水6600多万立方米。而王快水库和安各庄水库在2009年—2014年间,还曾作为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前的应急水源向北京供水,“水库首先要满足保定市生产、生活用水,结余出的水量才有条件作为生态水提供给白洋淀。”

而“引黄济淀”的补水也要考量当年黄河的水量,除此之外,补水由于沿途的水损失,到达白洋淀后也仅剩来水量的一半。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工后输水送冀,也对白洋淀的缺水压力有所缓解。据保定市水利部门官员公开披露,目前“南水北调”虽然没有直接向白洋淀供水,但通过向周边的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供水,置换出一些水源,间接减轻了白洋淀的干渴。有不少学者认为,未来如果将“南水北调”的输水能力进一步发挥,应该能够满足该区域的用水需求。

然而,跨区域调水成本高昂,未来更须考虑其可持续性。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估计,雄安新区的三个县加起来大概130万人口,如果未来雄安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加上创新创业的人涌入,人口可能达到200—300万。增加甚至2倍以上的人口。

由此可见,如果新区的产业结构和生活用水方式不做根本性调整,白洋淀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还将加剧。这也意味着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更大隐患。

分享